缴获军舰的核心在于资源调配、战术配合与时机把握。首先需确保拥有足够的海军兵种基础,包括驱逐舰、巡洋舰等轻型舰艇,这些单位机动性强,适合执行侦察与骚扰任务。资源管理应优先保障石油供应,因为海军行动高度依赖燃料补给。科技研发需侧重舰船维修与捕获技术,以提升缴获成功率。初期避免与重型战列舰正面冲突,转而针对敌方落单或受损舰艇实施围剿。
缴获军舰的战术执行分为三个阶段:侦察、削弱与占领。通过侦查机或高速驱逐舰锁定目标,确认敌方军舰状态及护航配置。若目标为战列舰等重型单位,需先用鱼雷艇或轰炸机削弱其装甲,降低反击能力。潜艇可作为隐蔽突袭单位,干扰敌方补给线或制造混乱。作战时需保持舰队阵型分散,避免被敌方范围火力集中打击。当目标舰艇血量降至30%以下时,派遣工程兵单位贴近触发捕获机制,需确保战场制空权与制海权,防止敌方增援干扰。
狭窄海域或夜间作战能降低敌方舰艇机动性,但同时也增加己方操作难度。建议选择视野开阔的白天海域行动,便于实时调整战术。若敌方军舰处于冰冻状态(如冬季地图),可直接派遣陆军单位登舰,但需注意此类机会通常伴随高风险。港口附近的军舰因补给便利更难缴获,应优先选择远离基地的巡逻舰艇作为目标。
缴获的军舰需立即转移至己方船坞维修,避免被敌方夺回。维修期间需加强基地防空,防止空袭破坏战利品。军团协作能大幅提升效率,例如由盟友提供侦察支援或牵制敌方主力。缴获的军舰应尽快编入现有舰队形成战斗力,避免资源闲置。持续分析战场日志,优化兵种搭配与战术细节,逐步提升对高价值目标的捕获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