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土保护的免战时长分为两个阶段:首次被镇压的免战期为8小时,第二次被镇压后免战期缩短至4小时。若同盟持续保持立国状态,国土保护理论上可无限延续,除非通过特定方式解除。这一机制的核心目的是为立国同盟提供战略缓冲期,避免领地因频繁攻击而丧失发展机会。解除国土保护的途径包括同盟主动解散国家,或敌对势力攻占立国同盟的郡城导致国家解体。
国土保护的实际生效范围覆盖立国同盟所占领郡城内的全部城池,无论同盟是否完全控制该郡城的所有领地。当玩家试图攻击处于国土保护状态的俘虏领地时,系统会强制要求执行镇压指令。镇压需满足两个条件:进攻方需重新铺路至目标领地附近,并击败守军后等待5分钟镇压倒计时。镇压成功后,原国土保护状态解除,但若镇压方为首次操作,目标领地将重新进入8小时免战期。
需俘虏状态下的免战规则与国土保护有所区别。主城首次被俘虏的免战时长为8小时,24小时内第二次被俘虏则免战期减半至4小时,第三次及后续被俘虏将不再触发免战。这一设定与国土保护的叠加机制无关,两者独立计算。若玩家试图在免战期内攻击受国土保护的领地,镇压是唯一可行手段,但需承担额外的行军和战斗成本。
从战略层面分析,国土保护的设计平衡了攻守双方的权益。进攻方可通过镇压逐步削弱敌方防御,但需付出时间与资源代价;防守方则能依托免战期调整布防或寻求盟友支援。实际操作中,镇压指令的5分钟等待期常被用于战术拖延,例如为友军集结争取时间。国土保护的存在促使高阶同盟更谨慎地选择立国时机,避免过早暴露核心郡城位置。
玩家需综合考量镇压成本、同盟实力及战场态势,才能有效利用或破解这一机制。无论是进攻方的镇压决策,还是防守方的资源调配,均需建立在对免战规则精确理解的基础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