通过特定战术送死获取战功是一种高风险但高效的策略。核心思路是利用低价值兵种作为诱饵吸引敌方火力,同时主力部队趁机输出或占领关键目标。这种战术需要精确计算兵力配比和入场时机,确保炮灰部队能有效消耗敌方攻击,同时主力部队在安全距离完成战略目标。
送死战术的关键在于炮灰部队的选择与部署。重步兵和近卫兵是理想的炮灰兵种,因其造价低廉且防御属性较高,能够承受更多伤害。战斗中需确保炮灰部队先于主力入场,吸引敌方远程火力或拖延时间。骑兵可作为先锋单位用于侦查或干扰敌方阵型,但需严格控制数量避免资源浪费。投石车等主力输出单位必须与炮灰保持时间差入场,避免被敌方集火。
执行送死战术时需提前侦查目标城池的守军配置。若城池内有封地,守军数量会显著增加,需调整兵力规模或放弃强攻。通过轻骑侦查获取战斗报告后,重点分析敌方名将驻守情况。若敌方存在高成长将领,需额外部署炮灰或改用其他战术。多人组队攻城时,必须统一指挥确保炮灰与主力时间差在50秒左右,避免阵型混乱。
战后资源回收与伤兵处理直接影响战术可持续性。送死战术必然伴随较高战损,需优先修复伤病营以低成本复活部分兵力。掠夺敌城资源时需快速转移战利品,防止敌方反击导致资源流失。长期使用该战术需平衡资源产出与消耗,避免因过度征兵导致经济崩溃。
送死战术的最终目标是高效积累战功而非单纯消耗兵力。通过反复演练优化兵力配比和入场时序,可在大型国战中实现以少胜多。该战术对操作精度要求较高,需结合实时战况灵活调整,方能最大化收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