斗牛级作为驱逐舰中的多面手,在战斗中既能担任前排抗伤角色,也能通过合理加点转型为侧翼输出核心。它的三种子型号各有特点,但技术值加点的底层逻辑相通。优先强化武器冷却和伤害是基础,防护型需侧重装甲系统,突击型则要兼顾速度与命中。加点顺序直接影响实战表现,建议先点满主武器系统再补充生存或功能性模块。
防护型斗牛级的技术值分配需要围绕半坦半输出定位展开。主武器脉冲炮的冷却缩减和伤害提升必点,能源系统的15%能量伤害加成能显著提高输出效率。装甲系统是核心差异点,两次护甲强化配合基础30点装甲值,能让它达到接近巡洋舰的坦度。策略技能反导拦截实用性有限,可留到最后补点,省下的技术值优先投给闪避或结构值强化。
突击型斗牛级更依赖机动性,动力系统中的曲率引擎强化必不可少。虽然它的单发伤害略低于基础型,但攻击序列优先锁定巡洋舰的特性使其成为针对性武器。技术值分配上建议主武器点满后,立即补充两次命中强化——因为它的策略技能自带40%命中加成,配合基础命中提升能有效克制高闪避目标。突击型的装甲系统较薄弱,不建议投入过多技术值。
基础型斗牛级的技术值最为均衡,脉冲炮的冷却时间强化到2.7秒后输出质变,90秒一次的爆发期能快速清理护卫舰。能源系统的双强化必点,而动力系统中的16%闪避提升让它比防护型更适合缠斗。需要注意的是它的策略技能会关闭副武器,因此副炮相关技术值可适当舍弃。三种型号通用的小技巧是:优先用战斗经验将舰船升至30级,PVP获取的技术值效率远高于PVE。
根据舰队配置灵活调整很重要——如果队伍中有专业奶船,防护型可以少点护甲多补输出;若已配备高命中舰船,突击型的命中强化则可转为冷却缩减。建议保存两套加点方案备用,应对不同的战场需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