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弹艇作为高机动性舰种,其核心优势在于精准的火力投射与战术规避能力。RB7和CVM011是两种主流型号,前者侧重对舰爆发,后者兼顾防空与对舰输出。实战中需优先提升导弹伤害、冷却缩减和暴击率三项属性,通过技术档案强化主武器系统,同时将动力系统的闪避性能作为生存保障。装甲系统因导弹艇普遍缺乏物理护甲,建议选择隐私涂层和附加装甲模块弥补防御短板。
导弹艇的操控关键在于攻击序列的设定。防空火炮子系统虽非专业防空,但具备对舰补伤功能,建议保留主动技能并提升伤害系数。当敌方战机脱离攻击范围时,火炮会自动切换至舰船目标,这种机制可最大化输出效率。动力系统的闪避强化能提供8%全武器闪避率,配合突击姿态的位移效果,可有效规避巡洋舰的轨道炮锁定。需注意导弹艇的生存评级与实际性能存在差异,其生存能力完全依赖动态闪避而非静态护甲。
编队策略上,导弹艇需与巡洋舰或战斗机协同。巡洋舰能吸引火力并提供校正射击增益,弥补导弹艇命中率不足的问题;战斗机群则可干扰敌方防空单位,为导弹艇创造输出窗口。不推荐单独部署导弹艇对抗成建制舰队,其薄弱的持续作战能力易被集中火力压制。若缺乏航母支援,可将导弹艇编入高速突击队,利用曲率引擎快速切入战场侧翼。
技术调校方面,RB7需针对后期环境补足对巡洋舰特攻策略,CVM011则要强化防空火炮的转化效率。导弹被拦截概率降低与命中提升属于优先级较低的选项,仅在舰队缺乏命中修正时考虑。动力系统中主武器目标锁定缩短属于功能性补充,对整体输出循环影响有限。所有改装都应服务于核心战术目标:在敌方巡洋舰主炮冷却间隙完成至少三轮齐射。